26
2020
11

镇江锅盖面的面汤和辅料

三九寒冬,你去吃锅盖面,一早起来,霜降起雾,天麻麻亮,路口的街灯还乏着黄光,街口老店的油布纸面摊的黄皮灯笼就开亮了。

面是手擀的小刀面,就是细碾慢揉,拉细后再用刀切,有细面的口感,又用锋利的小快刀切平,卖相吃口双注重。碱水老汤,上面柏木的小锅盖吸了十年的鲜味,慢慢入味在汤锅里。早春二月,应景菜少不了,我烫的是红梗子的小头嫩韭菜,面锅里只能烫三秒,擅吃辣的,用邵北红,是嫰口甜辣的小红椒,切成细丝,也在面汤里穿一下,红椒绿韭,色先迷人,荤料我喜用刚出水的黄鳝丝,要用小拇指粗的小黄鳝,养三天,吐出秽物,直接下面锅,烫出锅划成丝,那叫个鲜嫩。

01
2020
11

面条劲道,汤头浓郁,浇头丰富成就了镇江锅盖面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江南的面食就只是:一碗寡淡无味的汤,二两断生的细面;花里胡哨的浇头,单一而乏味。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汤底虽清澈,可内在丰富,面条虽细却也不失劲道;浇头保证了面汤的原味,也为食客提供更丰富的选择。面的种类也不只有一种,常州银丝面,徐州板面...面面俱到,却又各有千秋。而镇江锅盖面,却是独步于江南,称为江南面食之首!镇江锅盖面——镇江三大怪,面里煮锅盖。锅盖面的名字,也算是大有来头。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爷下江南微服私访,到了镇江,说是要吃这最有名的张姐家的伙面,便是一路寻了过来。碰巧,张姐这天睡过了头,乾隆爷来时火都没烧,但是她看这客人的打扮,不敢得罪,只得和丈夫急急忙忙的烧火煮面,匆忙之间,竟把汤罐的小木盖扔进大锅一起煮了。没想到的是,乾隆爷竟觉得这面喷香爽口。原来,锅盖的存在,一是容易将煮面时的浮沫撇去,使得面汤清澈,卖相上佳;二是帮助面条更快的煮熟,让它的口感更好,也防止被煮烂。于是,在这之后,锅盖煮面便流行了起来,锅盖面也以此闻名。集江南之成,凝江北之神。锅盖面虽是江南面食的产物,可它却能南北兼顾。
09
2017
04

锅盖面的浇头

 一碗锅盖面端到面前,只能看到光光的面,红彤彤的汤,鼎鼎大名的锅盖面竟然如此简单,如此清淡和随意,如果您有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镇江人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善待自己的胃。千万不要被盖面的外表欺骗,这也是盖面的一大特色:别的地方的面,都是浇头放在面上,或是“过桥”面(即浇头与面分开,单独盛放在碟子里),而锅盖面是浇头藏在面条的底下,越吃越觉得丰富和满足,像极了汉语中“欲扬先抑”的手法。
13
2013
05

锅盖面浇头

   锅盖面煮面前,在碗里配好酱油、熟猪油,加入香干、蒜、韭菜、香菜等多种配料,将面抛入沸腾的大锅,将豆芽煮熟,面锅滚沸,面条贴在锅盖下,水在其周边沸腾,杉木锅盖特有的木香也为面汤增加了另一重鲜味。    案板上摆放着十几种各式各样的盖浇头,红的、黄的、绿的、黑的、紫的,五色纷呈,琳琅满目。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盖浇头都是那么的诱人,看一眼,就能让你生津垂涎,谗涎欲滴。如果你囊中不是很羞涩,可以随意选点案板上的肴肉、大肠、酱排、黄瓜、香菜等任意一味荤素成为你碗中面的盖浇头。肴肉光白晶莹,软糯醇香;大肠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酱排肉多汁浓,酥烂入味;香菜和黄瓜鲜嫩脆滑,爽口开胃......鲜浓的汤,筋斗的面,美味的盖浇头,每一口,都让你唇齿留香,回味绵长。好面还要有好汤,锅盖面的汤就十分鲜美。有勺子舀起一勺汤灌入口中,刚开始可能觉得稍稍有一点咸,可多喝几口,过一会儿 你就会发现越喝越鲜美,越喝越有滋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