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15
09

镇江锅盖面广告语、宣传语

  镇江锅盖面是镇江家喻户晓的面食。镇江三怪之一“面锅里面煮锅盖”。镇江“伙面”,又称锅盖面,是镇江家喻户晓的面食,锅盖面的做法:将面粉揉好后擀成薄片,再用刀细切,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伙面的特点是软硬恰当,面的柔韧性好,老少咸宜。锅盖面原本不在镇江,它是经过一番波折才在镇江定形成名的,曾在天津美食节获得过“金鼎奖”美誉,目前已经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江市政府正在积极努力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04
2013
06

镇江锅盖面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荣誉

     说到镇江锅盖面的历史:     首先得说说镇江这座城市,镇江地处江南,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镇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镇江,从周康王册封宜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积存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且品位很高。“第一江山第一楼”,“天下第一泉”、“城市山林”都是对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蕴藏在山水之间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赞美。
14
2013
05

镇江锅盖面文化

      镇江锅盖面是镇江特有码头文化的表现    “宴开桃李园中亦觞亦咏,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这幅对联是百余年前名儒吴季衡结合镇江地理风情、人文特色专为镇江宴春酒楼而创作的,短短二十字,勾画出一派宜人、豁达的景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镇江,从周康王册封宜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积存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且品位很高,“第一江山第一楼”,“天下第一泉”、“城市山林”都是对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蕴藏在山水之间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赞美。
13
2013
05

锅盖面的历史和镇江锅盖面的特色

       面条的历史长达2000余年,汉代称为“汤饼”,唐代称为“不托”,宋代称为“汤面”,之后才有面条之称。由于面粉较大米稀少,历史上只有皇家贵族食用,在韩剧《大长今》中就有主人翁长今用面团在朝鲜王(时间在中国明朝)面前表演做面条的故事。元代,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把中国制作面条的技艺带回意大利,从而传遍欧洲。       中国是面条的故乡,面条的种类繁多,有汤面、卤面、油拨面、捞面、刀削面、空心面、抻面等等,又有宽面、细条、银丝等不同形状。其中,擀面技艺是中国面条文化的精萃,面条入汤锅煮熟后食用是主要形式。山西的刀削面、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现在面条的种类越来越多,不用出家门就可以吃到各地的风味面条,甚至还可以吃到国外的诸多品种,像朝鲜的拌面、日本的拉面、意大利空心面等等。
12
2013
05

镇江锅盖面的传说

   关于镇江锅盖面的来历,唐朝诗人张籍有诗云“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衣冠望族带着北方作物和先进技术举族南下,渡过长江,首先到达的便是镇江,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镇江原有的粮食作物结构也将北方的面食习惯带到了镇江地区。《至顺镇江志》载: “晋大兴元年,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旱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於以周济,所益甚大”。在流传千余年的过程中,面食又与镇江当地特有的码头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镇江锅盖面。锅盖面在市井民坊间口口相传,家喻户晓,是镇江市井生活的独有景观。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镇江人都不管锅盖面叫“锅盖面”,而是叫“伙面”,八分钱一碗,价廉物美,深受平常百姓的喜爱。据上了年纪的人回忆, 解放前,南门外有林义隆、中华路狮子巷口有杨大昌,每天早上和傍晚,店门口坐满吃面的人,店门口的那口大锅,总是热气腾腾,小锅盖漂浮其上。过去很少听说哪家的伙面店有猪肝、腰花、长鱼面,要想吃得自己带去,店家忙时得自己切好,店家给烫一下。后来随着“镇江三怪”提法的兴起,锅盖面才有了今天的名字。而今,随着国内外各路美食的抢滩镇江,锅盖面虽然已淡出时尚,却依旧繁华。
10
2013
05

锅盖面历史文化宣传画

09
2013
05

镇江三怪宣传牌

1、香醋摆不坏2、肴肉不当菜